深圳新闻网2025年1月2日讯(深圳商报记者 肖晗)蓝天与地面之间,一个万亿级产业正在崛起。深圳抓住机遇,乘势“起飞”。
2024年,深圳累计新增无人机航线94条,载货飞行超70万架次,完成低空载人飞行超过2.8万次,飞行规模全国领先。2024年前三季度,深圳低空经济与空天集群增长势头良好,产业增加值达到158.46亿元,同比增长28.3%,增速在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位居第一。
数字背后,是深圳在科技创新、产业培育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厚积薄发。
低空企业数量全国居首
2023年年初,深圳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后陆续出台了《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深圳市培育发展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4—2025年)》《深圳市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6年)》,从基础设施、飞行服务、产业应用、技术创新、安全管理等多方面助力低空经济产业“振翅高飞”。
2024年前11个月,深圳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固定投资中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增长23.8%。深圳“工业大市”的“底色”,为城市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例如,无人机的主要材料之一是碳纤维,深圳早期航模业和碳纤维产业的发展已积攒了极大优势;低空飞行器在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方面,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高度共通性,而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龙头聚集,矩阵实力抢眼。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发布的《广东低空经济发展调研报告》透露,深圳低空经济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而记者通过天眼查专业版梳理发现,目前全国低空经济企业超过7.1万家(注:统计范围为企业名称、经营范围、产品服务中包含低空经济、无人机、无人驾驶航空器、直升机、eVTOL、低空飞行、通用航空、低空物流、低空旅游、飞行观光等关键词的企业)。其中注册地在深圳的超过4700家,覆盖了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运营服务的产业全链条。
产业空间带来更大机遇
从“无人机之都”到“低空经济第一城”,深圳低空经济企业共同见证了产业从蓄势起飞到高速腾飞。
来自深圳大疆的消费级无人机已占全球70%的市场份额,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50%的市场份额;峰飞航空eVTOL“盛世龙”在2024年初完成深圳至珠海的跨海跨城首次演示飞行,将两地约2小时的地面行驶时间缩短至20分钟;美团、丰翼等企业的低空配送航线逐步覆盖深圳多个区,在2024年日均运输量突破2万票,形成常态化规模化商业运行;联合飞机发布的世界首款6吨级倾转旋翼飞行器——镧影R6000首次亮相便一举揽获10亿元采购订单,公司倾转旋翼系统、飞控和动力系统设计方面实现跨越式突破,专利申请同比增长100%,总数累计突破500项。
值得关注的是,低空经济仍有巨大发展空间,而作为全国低空经济的“领航者”,深圳有望从中迎来更多机遇。数据显示,在中国市场,2023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而中国民航局的预测数据称,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可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赛迪研究院则指出,低空经济存在三层万亿发展空间,一是促进各类低空飞行器制造发展,培育更加丰富的低空应用场景与服务新业态,核心产业规模成长空间过万亿元;二是拉动通用机场、直升机起降点、低空新型基础设施等相关产业链上下游的投资空间过万亿元;三是以制造创新协同促进科技服务发展,服务模式延展促进空中交通运输发展和飞行体验促进消费变革等各类经济活动,间接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空间过万亿元。
加速弥补标准体系“短板”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作为新兴产业,低空经济的发展仍面临着技术融合、飞行安全、行业监管、多域合作等多重挑战,覆盖设计、生产、管理各环节的标准体系亟待健全完善。深圳正在加速补上这一“短板”。2024年末,《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体系建设指南(V1.0)》正式发布,旨在积极推动低空经济链上产业融合发展,延展低空经济应用服务。这让深圳低空经济发展有了标准可循,竞逐“低空经济第一城”有了新底气。
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会长赵麒表示,推动低空经济标准化建设,一是要重点打造安全标准,构筑发展基石;二是聚焦场景创新标准,释放产业潜能;三是完善优质服务标准,提升行业价值。展望2025年,深圳将围绕航空医疗救援、低空通信网络等重点领域,持续推进地方标准的制定与完善,力争新增10项以上高质量地方标准。同时,进一步完善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体系,推动相关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应用,助力低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讨论,进一步提升深圳在全球低空经济标准领域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