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自动驾驶汽车要实现规模化盈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不一定要自己研发这种技术。”福特汽车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10月26日的表态,决定了自动驾驶公司Argo AI的命运。据外媒报道,福特和大众集团注资的Argo AI即将关闭,原因是这两家汽车巨头正在转变自动驾驶战略。
同一天,英特尔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Mobileye终于登陆纳斯达克,但这次IPO却是“灾难性”的,与曾经500亿美元的估值相比,Mobileye的身价缩水了一大半。
01
从“辅助驾驶之王”到“灾难性”上市
成立于1999年的Mobileye,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辅助驾驶领域的王者,于2014年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业界备受关注的“独角兽”。2017年英特尔以153亿美元收购Mobileye,成就了当时自动驾驶领域最大的收购案,随后Mobileye退市。彼时,外界对于英特尔一掷千金拿下Mobileye的行为,还有很多疑虑,但之后自动驾驶领域不断升温,这次“押宝”也成了英特尔近几年最值得炫耀的战绩之一。
不过,时移世易。Mobileye时隔五年的第二次上市远没有第一次风光,且上市之路颇为不顺。去年12月,英特尔宣布将在2022年年中推动Mobileye 在美IPO上市。当时,路透社报道称本次IPO Mobileye的估值可能超过500亿美元。不过,之后由于市场情况动荡,上市计划一再推迟。直到今年10月初,Mobileye 终于递交了招股书,但市场环境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股进入寒冬。
坦白讲,眼下并非美股IPO的最佳时机,但英特尔似乎已经等不下去了。Mobileye的IPO价格定为每股21美元,公司估值167亿美元,仅为2021年目标估值的1/3,且与英特尔当初的收购价极为接近。首日收盘后,Mobileye的股价达到28.97美元,使该公司市值升至约230亿美元,给了英特尔一丝安慰,但与最初估值相比仍然差了一大截。
为何估值会出现如此巨大的落差?一方面,科技股市场整体低迷,前三季度,美联储进入收紧货币政策周期,美股急挫,顺带连融资活动也陷入寒冬,IPO融资规模锐减。
另一方面,Mobileye近年来的发展不尽如人意,在从辅助驾驶向自动驾驶升级的过程中,Mobileye已逐渐掉队,其原有的芯片+算法的解决方案已不能满足车企和自动驾驶公司的需求,算力不及英伟达等竞争对手,而封闭式算法无法满足客户对差异化的要求。一众厂商纷纷改换门庭,理想、蔚来、沃尔沃、宝马等纷纷转向地平线、英伟达、高通等供应商。大客户严重流失、同行挤压、技术掉队等问题,导致英特尔推动Mobileye上市时,华尔街有不少唱衰声。
02
遭大众福特联手抛弃
Mobileye的估值下跌,只是近期自动驾驶行业的一个缩影。英特尔2017年收购Mobileye之时,正值自动驾驶技术出现热潮,很多高管宣称完全自动驾驶指日可待,资本市场也对此颇为看好。而今,数年过去,资本市场逐渐冷静下来,业内不再抱以过高的期待,自动驾驶公司的估值也呈下滑趋势。
以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Waymo为例,2018年摩根士丹利给出的估值是1750亿美元,2019年下滑至1050亿美元。到2020年,又获得多轮融资的Waymo估值已下探到300亿美元。
另一家自动驾驶领域的明星“独角兽”——Argo AI,更是突然官宣倒闭。10月26日,福特汽车宣布,此前已从福特和大众处筹集了数十亿美元,并颇被看好的自动驾驶技术开发项目Argo AI将被关闭并解散。福特还将其上个季度的亏损归咎于该项目。福特称,它对Argo AI的投资录得27亿美元的非现金税前减值,导致公司三季度净亏损8.27亿美元。
据了解,Argo AI创办于2016年,一年后就被福特汽车以1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随后又引入了大众集团的投资,瞄准L4级自动驾驶技术,并希望推出Robotaxi。背靠两大汽车巨头,Argo AI一时风头无两。不过,随后技术及业务进展缓慢,Robotaxi的落地也不顺利,大笔资金像是投入无底洞。福特和大众停止注资,而吉姆•法利透露,Argo AI曾联系引入外部投资,但没有实质进展。
Argo AI的关闭,与车企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战略转向也有很大关系。2017年福特投资Argo AI时,曾预计2021年将L4级自动驾驶推向市场,但事与愿违。因此,福特不再青睐遥遥无期的L4级自动驾驶,吉姆•法利表态称,福特的当务之急是打造出优秀的L2及L3级系统,提升智能汽车竞争力。福特甚至暗示会购买外部方案,而不是完全自研。
Argo AI的另一条“金大腿”——大众集团,此前也已经表态,不再继续加码Argo AI,而是通过合作的方式打造智能驾驶系统。今年7月,大众集团和博世获得德国批准,开始自动驾驶合作;今年10月,大众集团与地平线在华组建了自动驾驶合资公司。
可以说,在自动驾驶领域,无论是车企还是资本,都更加现实,至今没有造血能力的Argo AI只能接受残酷的现实,降温后的自动驾驶行业也在加速洗牌。